6月26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甘宁段成功投产。甘宁段管道长1162公里,管道沿线地质条件杂乱,生态反常软弱,近70公里管道横贯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寒暑温差可达80摄氏度,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00多倍。国家管网集团强化科学技能赋能,战胜杂乱自然条件带给工程建造的多重检测,全力看护荒漠中的动力“动脉”。
近来,在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举行的“看管网 进站场 亮品牌”媒体敞开日活动现场,机器人与特种配备组成的“管道卫兵”逐个露脸,正是这些尖端科技配备日夜看护着横贯大漠的动力“动脉”。
“看管网 进站场 亮品牌”媒体敞开日活动现场配备展现区。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在配备展现区,五款特种车辆组成机动投送渠道阵列。被称为“陆地坦克”的履带运输车载重5吨的一起还能在沙沼中如履平地,与工程抢险车、全地势叉装车等构成完好救援体系,打破地势桎梏完成抢修力气“闪电”投送。四足机器人驮载40公斤物资以20公里时速穿越杂乱地势,更可搭载气体检测模块深化险境;人形机器人配备3D激光雷达与12自由度关节,在管道间灵敏穿行。“个人会运用的防爆手套可以精准紧固0.1毫米级螺栓,让高危作业完成‘人机别离’。”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看管网 进站场 亮品牌”媒体敞开日活动现场配备展现区。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为进一步提高巡检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整合多种智能感知技能打造才智管道归纳办理渠道,解锁“危险全面感知、数据智能剖析、报警主动联动、应急辅佐决议计划”的才智巡检新范式。在应对山地、高原等杂乱地势抢修时,边坡雷达监测预警体系、便携式盘车设备、高原氧舱等配备大显神通。高原氧舱模仿平原富氧环境,保证人员健康与作业效能。“空六合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经过智能视频监测、多旋翼及固定翼无人机等构建立体防护网,完成全方位感应、全区域管控,反常预警、查验和处置功率明显提高。
“看管网 进站场 亮品牌”媒体敞开日活动现场配备展现区。人民网记者 米媛摄
动力稳供给,管网惠民生。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自2024年3月建立以来,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现已建成多个智能站场,完成设备长途确诊和智能化办理。现在,该公司办理甘肃、青海境内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万立方米,年运送天然气超1100亿立方米、原油3500万吨、成品油2700万吨。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